9.1 什么是逃逸分析
程序运行时将所使用的内存划分成两部分:
栈(Stack) 函数的局部内存空间,用于保存函数的局部变量,也包括函数调用时的参数、返回值。栈内存与函数的生命周期完全一致,在函数调用时创建、退出时销毁,由程序自动管理,并且栈上数据仅对当前函数可见,因此,只要内存使用的生命周期在函数生命周期之内,都可以分配栈上的空间。
栈更加高效与安全,但对于使用场景有严格限制。
堆(Heap) 全局内存空间,由整个程序共享。堆内存的分配与释放需要单独管理,像C语言有专门的分配与释放内存的内置函数,但现在几乎所有的高级编程语言都提供了自动的内存管理策略,Go 语言便是其中之一。由于堆内存的全局可见性,还需要保证并发访问下数据的同步性。
堆更加灵活,但面临着更复杂的管理问题,为程序带来了额外的开销。
由此可见,对于一个内存区域,它在程序中的可见范围决定了应该使用哪种内存:如果该内存区域的可见范围跨越了多个函数,那么就必须使用堆内存,而如果其可见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个函数之内,则可以优先考虑栈空间。
程序的变量就是对内存区域的抽象,因此,对变量的可见范围(作用域)进行分析,进而判断应该将其分配到栈上还是堆上的过程,叫着逃逸分析。即为了简化内存管理,我们默认所有变量都使用栈空间,但如果一个变量由于被多个函数所引用,必须将其转移到堆上,我们就说该变量“逃逸”到了堆上。
最后更新于